思路迪:医疗“雷达”出动
发表时间:2014-12-29  点击数:3317

做出投资思路迪医药科技公司(以下简称“思路迪”)的决定,深圳仙瞳资本董事长刘牧龙只用了一场1小时会谈和一顿午餐的工夫,“我们一直在关注个性化诊断、精准化药物开发领域,成为思路迪首个投资者,就是认为企业能发展好这项业务。”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行业。如果把疾病治疗比喻为一场战争,那么,近年来,这场战争正在经历一场变革。科学家们正逐渐将药物从“炮弹”改造为“导弹”,以不断提高打击的精确度。而精确打击的前提是“侦查”的准确。因此,精准定位药物靶点和用药人群的医疗“雷达”就成为变革中的关键一环。

而作为医疗“雷达”的领军者,思路迪具有的良好产业基础,清晰、独特的业务发展模式,高技术团队,都成为刘牧龙信心的来源。

“科技范”投融资

2010年,熊磊已经预感到,基因测序技术在未来3~5年内成本会大大降低,成本降低加速技术普及,将对肿瘤个体化医疗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他从瑞士回国创立了思路迪公司,当时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研究服务,主要是跟医院开展合作研究。不过,他的目光其实一直投注在个体化医疗领域,并为此不断寻求资本投入。通过研究服务与医院建立良好关系,积累临床资源,打造数据入口,其实也是在为开展个体化医疗打下产业基础。

差不多同时,刘牧龙也在关注个性化诊断、精准化药物开发领域,留意着合适的标的。当时在国内,这一领域只有一些零散的项目,也不是明确的热点。

在专业的医疗项目投资中,相同的关注方向,往往是开展合作的先决条件。2012年,由于对个体化医疗领域发展判断的不谋而合,刘牧龙与熊磊初次会面,就做出合作决定。

熊磊的团队以研发人员为主,包括进行多年肿瘤研究、基因组数据分析的技术型人才,他自身也有多年肿瘤药物作用机理研究的背景。仙瞳资本也专注于医疗领域,着眼高技术含量的项目。因此,整个投融资过程都透露着浓浓的“科技范”,无论对产业的理解还是对未来的预判,他们都具有很高的默契度。所以,在思路迪的业务模式上也很快达到了高度的一致。

药物研发模式转变在熊磊脑中已经酝酿多时。多年的研究经验让他感到,找不到药物的针对人群是新药研发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分析目前国际上主流的药物研发趋势,基本是实验中发现某个位点突变,根据这个靶点进一步研究药物,希望这个药物能治疗所有这类突变的肿瘤,但是这种药物研发模式失败率非常高。思路迪CEO龚兆龙对此很有发言权。他在FDA做了10年新药审评工作,参与审查的新药IND申报(临床程序申报)有几百个,但他发现,真正获批的新药屈指可数。

“新药研发的模式需要改变,药物研发应该切实地为临床患者解决问题,理念需要回导。”

以肿瘤药物研发为例,思路迪的方法是取患者肿瘤组织,培养肿瘤细胞建立起原代细胞库,利用大量的原代细胞株对临床上所有潜在可以治疗肿瘤的药物进行药物筛选实验,遴选出对某些患者来源的细胞株有效且信号强烈的药物。这就可能找到对部分人群临床有效的药物。而通过基因测序技术,能够获得这些细胞株的基因信息,对其进行全基因组分析,就能找到一些共性,如突变的靶点等,从而开展进一步研究,开发出新一代药物。

有了清晰的思路,获得了仙瞳资本的投资后,思路迪迅速将业务转化到肿瘤的个体化医疗领域。但放弃原先的业务对销售产生很大的影响,当年公司的销售收入缩水到不及原先的1/10。投资人也曾考虑过保留研究服务业务,但为了将精力集中于更有价值的项目上,最终还是支持放弃原业务的决定。
事实上,投资人对公司专注度要求很高。刘牧龙最担忧公司有过多的变化,无法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因此,思路迪将药物研发领域限定在肝癌,专注于一点,实现资源最大化集中,将这一个项目做成“爆款”。肿瘤是所有疾病中最个体化的,其本身是基因组疾病,基因不断发生变异,从发生、诊断到治疗对个性化要求都很高,而肝癌在中国肿瘤患病率排名前3位。依托这种专注,思路迪两年多来,已建立起全球最大的肝癌细胞株库,同时利用该细胞株库已经筛选出对部分人群有效的肝癌药物。

行动年

2014年,是思路迪发展的重要节点,这是思路迪的“行动年”。

从业务模式来看,思路迪原先只进行基因组的数据分析,而将基因测序的工作外包出去。但由于有些数据很关键,今年公司将基因测序业务收回自己经营,并很快获得投资人的支持,获得测序仪的硬件投资。

从一开始,熊磊就致力于建立针对肿瘤患者的全流程服务平台,包括疾病风险筛查和个体化用药诊断。基因测序及其数据解读是其中重要一环。通过基因测序,获得基因组的信息,再借助数据库与算法来支撑数据的解读,对基因组各种参数进行分析,从而预测出位点变异与疾病发生风险的关联,做出明确的诊断。个体化诊断的数据共享对各部分业务的发展都有很大帮助,通过个体化诊断,能增强对肿瘤基因组数据和药物开发的理解,定位标志物等。因此业务模块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美国,许多公司独立进行这种全流程业务中的一部分,再实现数据的共享。但在中国,并没有形成这种产业模式,如果公司自身不开展诊断业务,就需用别人的数据,虽然国内有一些进行个体化诊断业务的基因测序公司,但多数并不涉及新药研发这方面的需求,数据质量并不高。”
除了产业模式上的变动,思路迪最重要的行动是开始进行产业布局。
“你会下围棋吗?”在交流中,酷爱下围棋的熊磊一直用围棋策略解释公司的商业模式。他的产业布局也脱胎于围棋的“走大势”策略,强调整体与大局,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从2012年到2014年10月,公司放弃了可观的研究外包销售收入,一直专注于个性化药物开发平台和个体化治疗研究平台的搭建,直到今年11月才正式恢复营销。目前为止,思路迪还没有盈利。不过,甫一恢复营销,当月的订单数就超过去年一年的总量,这种增长的势头颇为看好。

由于起步早、发展快,思路迪起码领先业界其他公司1年时间,其业务模式也逐渐被认可,渐渐受到了资本的追捧。龚兆龙笑称,他在一场学术会议上发言后,很快就被投资人包围了,甚至有投资人表示愿意马上投资而不附加任何限制条款。刘牧龙对公司未来发展态势也持乐观态度,在参与两轮投资后,打算未来持续加码。

当然,思路迪未来要保持业内顶尖的地位,仍旧面临很多挑战。在产业高速发展的趋势下,其优势地位也会有期限。商业模式确立后,能否高效细致地执行,能否持续保持迅速发展的势头,能否保证良好、专注的项目规划布局都可能成为影响其后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之前是练内功,之后就该拉出去遛遛了。”刘牧龙说。

 

  网站首页  >  相关资讯  >  新闻中心